「未來,究竟是你掌控科技,還是科技操控你?」
2049似乎是人類未來某個重大時間節點,如:電影《銀翼殺手2049》、科幻小說《羊毛記》則敘述2049年全球逐漸陷入奈米戰爭,而《2049:影劇小說×深度解析》故事背景亦設定於西元2049年……我不是暗指下禮拜要買這組號碼當樂透明牌,而是大家若想避難,從今天起,你有28年的時間在後院或大安森林公園挖一個大洞當末日庇護所,在公園挖洞的那位先生,被警察帶走時請勿供稱我是共犯謝謝。
《2049》是目前正在台視上映的臺灣科幻影集,內容有點像英國的《黑鏡》(Black Mirror),當然,臺灣的科幻劇剛起步,還有一段不小的進步空間,但從觀眾的角度而言,此類以科幻為主、人文關懷為輔的類型劇是個值得鼓勵的嘗試。
本書改寫自原創劇本,完整呈現〈幸福話術〉、〈刺蝟法則〉和〈完美預測〉三篇創意無限的短篇故事,情節流暢、引人入勝,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看完。
小說偏向「軟科幻」,無艱難術語或物理定律需消化理解,側重描寫新科技對人類的影響,探討未來科技帶來速度與效率,人類個體卻逐漸湮沒於改變的浪潮中。
假如你是「硬科幻」(強調科學細節和科學細節合理性)的愛好者,看完影集可能會覺得:「喂~2049年都發明了AI社交輔助工具、能自動儲存使用者夢境到雲端的枕頭,甚至能用父母的基因預測孩子未來了!這些角色怎麼還在開車、貼3m便條紙和用馬克杯喝水啊!?倒是通通給我在天上飛啊!!」哎呀這個…成本有限嘛(抹臉)~
況且科技只是工具,橫亙在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問題依然是自古至今從未變過的慾望、猜忌、嫉妒等七情六慾,正如〈幸福話術〉中,一對夫妻面臨婚姻危機,便昂昂昂~從四次元口袋掏出地球破壞炸彈想炸了…呃不好意思跑錯棚了!那是哆啦a夢(一把塞回抽屜)…咳咳咳於是他們使用社交輔助工具「stable」,根據人工智慧指示,根據當下狀況做出最適切的應對,力圖化身為完美嬌妻和新好男人。
可是科技產品卻讓人摸不清彼此真心,故心理諮商專家許皓宜老師在每篇故事後的深度解析單元,從心理學觀點出發,探討未來寓言中科技與人性的角力。例如她認為時常吵架的伴侶,最不滿意的主體其實是「自己」,因此〈幸福話術〉中的夫妻才想藉助最新科技,將自己轉變成能順利溝通的人。
故事中對社交輔助工具「stable」持較負面的看法,然而私以為,即便利用了科技,但想讓對方開心、好好相處之初衷不就是「真心」嗎?
在沒有「stable」的現代,交往時,我們往往極盡所能地隱藏缺點,試圖表現出自己最美好的那一面,即便這是種矯飾,甚至是偽裝、隱瞞,可是喜歡對方且希望對方也喜歡自己的心意並不假。
《2049》收錄的故事皆發人省思,看完會情不自禁陷入沉思,而書中所附作家侯文詠與製作人湯昇榮的對談錄,進一步拓展了思考領域,他們談論小說背景、創作靈感來源、寫作脈絡,以及故事主旨等,讀者可從中得到更多啟發與領會。
書末也附了六位主要演員的劇照,以及他們如何研讀劇本、揣摩角色心境、對角色的想法等。
無論你是影集觀眾或小說讀者,這些從「局外人」看「局內人」的視角都非常有趣,加深了參與感,彷彿自身也成為故事中的一部分(但別妄想變成邵雨薇偷偷潛入吳慷仁家!!)(只有你會做這種事吧),是種新奇別緻的閱讀體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