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大多數人只希望看到他們想的部分。」─尤力烏斯‧凱撒

剛開始讀《內在思考的覺醒》時,我驚訝到下巴差點掉下來(手動闔上),心想:「老天鵝哪!他可真敢講!!」

這不是一本走向溫和、諄諄善誘的心理學書籍,一般作者多冠以知名、人氣、當紅等頭銜,唯獨內海聰自稱「最討厭的醫生」,開篇便言辭犀利批判人類是有害生物、地球之癌。由於人類易被資訊蒙蔽洗腦,輕信騙子花言巧語,才無法正視心理問題,不循正規管道,反而求助種種邪魔歪道,致使病情越來越嚴重。故本書藉由釐清、解說「心靈的絕對法則」,引導讀者面對現實,觀察客觀事實,才能獨立思考並改變沉痾痼疾,重新擁抱人生轉機。

經歷序論的精神衝擊後,後續內容倒是相對溫和,且相較某些夸夸其談的書籍,本書論述鏗鏘有力,在舉證歷歷的情況下,即便原先懷抱抗拒心理,仍情不自禁中了作者的「相信我之術」,覺得獲此良師夫復何求?逐漸被言之有物無矯飾的文章說服。(才說人類容易被洗腦,我就...)

 

2.png

《內在思考的覺醒》以精神分析理論為主,內海聰認為想處理心理創傷,需先理解心靈系統如何運作,影響內心最深的是「記憶」,當事人不記得的事情也是記憶的一種,只是封存於深層心理,難以自我察覺。且童年時期造成的深刻影響,在長大成人後仍持續發揮強大作用。

以個人為例,我曾經極度怕黑,就寢一定要開小夜燈,後來回溯記憶,才想到四、五歲曾被堂姊關在小黑屋許久,哭叫拍門不得而出。時隔久遠,怎麼出來早已忘卻,但被關在一片漆黑中求助無門之恐懼烙印心中。這個心理創傷直到我學會梳理情緒後才慢慢痊癒,現在太亮會睡不著也很麻煩(咦)。

有的人想經由抹除記憶,一併抹去創傷。可是,人類的特性是轉錄「想拒絕的事物」,意即我們會一再重蹈童年心理模式,此源於童年時期需求未獲滿足,當下假意放棄,實則封存心裡,形成認同需求。這正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複製父母不幸婚姻關係、成為自己討厭的父/母親的模樣,甚至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3.png

像第七章談到被毒親(企圖控制孩子,在精神上下毒,合理化個人行為的養育者)迫害的孩子時,說明家庭原本是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安全避風港,然而當家庭功能不全,孩子會被迫在家庭和社會中扮演虛偽的自己,即「早熟童年」

你可能第一次聽到「早熟童年」這個詞彙,但對於下列行為應該不陌生─討好人格、過度在乎他人眼光、近乎自我毀滅式地為他人犧牲奉獻。想這樣把自我根本需求放在一旁,卻把他人需求當成自己的,並為此而活的人還少見嗎?一拖拉庫教讀者勇敢說不、不對別人狠就是對自己狠的暢銷勵志書正為此而生。

而作者內海聰指出,如果你不理解過往創傷如何束縛自己,直視問題真正原因,那做再多表面功夫,看一堆臉書上說女生要學會愛自己的無聊文章都沒用(一次得罪好多人)(不是我說的,是作者說的)(立刻撇清關係)。改變根深蒂固的習慣極其困難,早熟童年的陰影往往會支配人的一生,受制於無法掌控之行為模式難以自拔。所以別再自欺欺人和忍耐現狀,直視問題真正的原因,就有機會改善狀況,解決人生困境。

 

4.png

讀完全書,我發覺這位自稱「最討厭的醫生」的人,其實十分溫柔,以看似偏激的言論包裝富同理心、關懷大眾之想法,視群眾身心健康為己任。書中延伸而出的社會、政治相關議題,你大可不認同,但醫者父母心的熱誠與饒富哲理之思想深藏字裡行間,細讀便能體會深意~

※活動贈書兩本,至2023/8/7(一)晚上十二點截止,請點連結至粉絲團貼文參加,謝謝~

arrow
arrow

    螺螄拜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