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兒時至日本旅遊,曾對當地飲食水土不服,為何便當是冷的?在台灣,便當一定得趁熱吃,加熱加到排骨全家火燒厝的程度才好吃,冷便當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再者,為何便當內皆為一格格甜甜鹹鹹的小菜,沒有橫跨大峽谷之炸雞腿或紅燒爌肉?羊栖菜、牛蒡、黑豆算什麼配菜?缺乏豪華主菜的便當我不依我不依(滿地打滾)~

初次文化衝擊讓年幼無知的我開始餐餐吃泡麵,內心發誓此生和日本料理勢不兩立、絕不和解!孰料堅持沒兩天,便被入口即化的酥脆天婦羅征服,在柔嫩多汁的炸豬排上翩翩起舞,甜而不膩的和果子更成為心頭好,至今三天兩頭就想買個芳香彈牙的櫻餅解解饞,作為勤奮工作之犒賞。

 

2.jpg

如今不用去當地,也能嘗到各式美味日本料理,日式咖哩飯、拉麵、壽司、生魚片等充斥於日常生活,千絲萬縷,難分難解。然大啖美食之際,我們很少思考,為何飯糰是三角形?為何日本膳食中有許多醃漬蔬菜和佃煮?羊羹從字面上看來明明就是葷食,為何和甜點扯上關係?

長大成人後,我們不再像童年時期樂於探索周遭,習於不帶疑問地全盤接受現成事物。然而,人類學家張光直曾言:「到達一個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它的肚子。」

難道你不好奇上述問題有何解答?眼前讓人垂涎欲滴的鰻魚飯、章魚燒,蘊藏了何種歷史與文化?品嘗匠人烹調的懷石料理,饕客的眼、鼻、舌、胃、心都被滿足了,但大腦仍舊感到飢渴,或許是時候填飽我們的大腦,讓它來一趟日本美食之旅了。

 

4.jpg

《日本和食考》不但一一回答了上述疑問,連日本人自身都難解之各種疑惑,亦於書中獲得詳盡解答。全書以輕快節奏行筆,分門別類將和食文化劃分為「用餐禮節」、「料理訣竅」、「吃出健康」、「食物背後的文化根源」,以及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的「信仰與歷史演變」

 

5.jpg

內容考據嚴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將豐富龐大的知識系統生活化、輕鬆化、趣味化,並以圖文並茂之方式,佐以一幅幅詳細圖解,與反應當代風土民情的浮世繪,將淵源流長的複雜飲食文化史烹調至「易消化」、「好入口」且「色香味俱全」,一翻開書頁,滿桌盡陳包羅萬象、色彩紛呈之一流好菜,不禁食指大動、躍躍欲試。

 

3.jpg

謹慎的日本人規矩特別多,即便同屬使用筷子的東方文化,用筷學問卻大不同,提及餐桌禮儀,作者殷殷提醒,在日本友人家中用餐,切記用筷子插食物、翻找菜餚、咬筷子等行為,但似乎未禁止把筷子插在鼻孔裡,作為茶餘飯後娛樂賓主之用,所以大家…還是把筷子放在筷架上拜託你謝謝!

「煮飯」這件小事,在慎重行事的日本人眼中可是堪比怪獸之王哥吉拉襲來之頭一等大事,正如蘇軾愛肉成痴題了首「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之《豬肉頌》,江戶時代出版的食譜《名飯部類》,亦載有針對本土產「梗稻」的專門炊飯訣竅,吃膩了過濕或過乾,老是結塊成球,讓人心梗如塞的米飯嗎?不妨試試獨門日式炊飯竅門,保證能煮出一鍋豐盈潤澤的好飯。

讀了本書,雖不至於成為日本通,然親友聚餐之際,想必能信手捻來就是一則故事、一個習俗,一場歷史與美學的邂逅,顯示我們從頭到腳,徹徹底底是位讀書人,也不必擔心拜訪日本友人時失禮…等等!你說要造訪的是京都人嗎?嗯最好先確定他真的要請你喝茶,而不是婉轉曲折客套地表示:「快滾啦!你怎麼還在這裡!」

 

※活動贈書三本,至2022/10/16(日)晚上十二點截止,請點連結至粉絲團貼文參加,謝謝

arrow
arrow

    螺螄拜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