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牽手就不放手:我們一起穿越憂鬱流沙》時,起初有些膽顫心驚,因書中對憂鬱症的描寫極為真實深入,不自覺憶起那段曾以為永遠走不出來的黑色歲月。幸好,這是本行經幽谷,帶給人們希望的書籍,隨閱讀進程流逝,陽光一點一滴灑入隧道,照亮被憂鬱症所苦的人們。
本書與相關書籍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作者有兩人,一位是曾罹患重度憂鬱症的王素梅,另一位是擔任照顧者的陳良基,他們分別從患者與照顧者的角度出發,毫無保留,坦蕩蕩訴說發病至痊癒之艱辛歷程,希冀幫助所有經歷憂鬱風暴的家庭。
看到作者們的學經歷,我非常震驚,一來由高知識分子組成的高社經地位家庭,通常不太願意透露家人病情,力求維持表面和平,好讓從政之路順遂。二來,乍看之下,作者完全是人生勝利組,生活一帆風順、家庭和樂、經濟充裕,卻在62歲罹患憂鬱症,一度想從16樓一躍而下。然後不得不說王素梅女士很善良貼心,為了避免壓到路人,還請警衛先淨空一樓路面,警衛這輩子大概從沒聽過這種要求燈愣!
閱讀期間,個人深為王素梅與陳良基夫妻鶼鰈情深的感情動容,體驗過類似情況的憂友都知道,當患者病況嚴重,逐漸失去生活能力,絕望無助只想「解脫」時,照顧者的角色極為重要,故書中詳細、具體寫出陳良基從一無所知到積極學習如何理解並陪伴患者,十分具有參考價值。
同時,憂鬱症對患者與照顧者而言,都是一場耐久賽,許多照顧者因不堪負荷,一同被拖入憂鬱流沙,自己也成為患者。所以《牽手就不放手》不僅寫出患者與憂鬱症奮鬥的心路歷程,結合專業醫生說明,追溯童年及原生家庭之發病遠因;亦貼心提供照顧者怎麼調整、修正長期抗戰計畫,尋求多方資源,以維護自身身心健康。愛可以支撐我們度過很多難關,但有計畫、有方法,經過理性規劃的愛,才能讓彼此健全抵達終點。
為何憂鬱症發生在我身上?這是絕症嗎,會不會永遠好不了?我做錯了什麼?等內心掙扎疑問,到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持續治療的艱辛,心理諮商可能和諮商師頻率不合,差點打起來(突然充滿活力)(誤)等實際問題,皆囊括書中,徬徨不安的患者讀後,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
作者於書中言:「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在生命中經歷著自己的容易跟不容易,那些快樂與苦難,都將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身為重獲新生的憂友,個人深有感觸。就像王素梅女士說以前她是個大水壺(不是指身材)(被殺),裝的水太多,一旦生理因素、人格特質與壓力源重疊,水壺便不可抑止地氾濫成災。現在她是一個小水壺,小水壺容易被裝滿,不時得倒些出來,宣洩內在壓力,身心會比較健康。
水壺之喻淺顯易懂,是個人很喜歡的一段,在此分享給所有水壺(不是),希望本書能達成作者寫作初衷─善念與互助的循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