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閱讀日本文學,一度認為他們是極度厭世的民族,死亡與破滅等題材屢屢出現於小說中,仿佛生命於最燦爛的時刻凋謝才美,讀了心情鬱悶。長大後,才理解那是一種「向死而生」的態度,意識到生命有其侷限,故要去經歷、去探索,活得大膽絢爛(立刻馬上Right Now把信用卡刷爆),這也是「一期一會」之真諦。
《一期一會:生活可能有其他的樣子》是本美到不可思議的書,開頭始於京都祇園街道,驟雨急降,作者與友人至空無一人的古老茶室避雨。一行人在靠窗矮桌落座,靜靜聆聽下在路面鵝卵石上的雨聲,品嘗苦澀中略帶甜味的熱茶,抬頭一看,深棕色柱子上掛著題詞「一期一會」之匾額,由是,他體悟了某些道理,成為寫作此書之契機。
在生活步調急促、周遭充斥大量訊息的現代社會,人們大多處於高壓狀態,不是煩惱晚餐吃什麼?就是思考宵夜要買鹽酥雞還是黑輪大王(那是你吧)?也許很久沒感受過真實的快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亦覆蓋了虛偽矯飾的面具,缺乏帥哥的人生空虛乏味、停滯不前,生而為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連白飯想吃到飽都好難(請勿偷渡時事)!
而《一期一會》一書,透過探討日本文化的獨特審美觀與生命觀,引導讀者發現生活可以活成另一種模樣,找到重啟快樂、體驗喜悅的能力~
書中言,日本美學以濃厚自然主義為主,受佛教影響,認為諸行無常,故想抓住「瞬間美」。如眾所皆知、歷史悠久的櫻花文化,可不是讓上班族藉機發酒瘋跳泥鰍舞,在亙古以前,是為了慶賀自然與生命復甦之活動。
櫻花滿開繽紛盛景維持不了多久,若逢下雨,花期更短,美好時刻如電光石火。即便待至明年相會,無論是人或花草,皆承載了積年累月的生命經歷,去年今日此時此景之內、外在皆迥然不同,所以請活在當下,珍惜每時每刻。
該生命哲學運用於日常,可協助你創造並體驗無法忘懷的時刻,享受看似平淡,實則豐富的每一天。譬如日本茶道培養五感─品嚐、聞、觀看、觸摸、聽,以專心致志、錨定當下。同樣法門亦能成為昇華感受之生活儀式,煩躁不安時,請出去走走、開啟感官,將視線聚焦於林葉間傾瀉而下的陽光,接著閉上眼睛,觸摸粗糙多節的樹幹。最後深深吸一口氣,嗅聞樹木芳香氣息,如果什麼都沒聞到,你可能確診了(等等)。
佛陀道:「痛苦不可避免,但你可以選擇是否承受。」當我們明白了痛苦的暫時性本質,可選擇繼續深陷不幸泥淖,扮演悲劇主角,抑或透過「一期一會」的方式體驗生命禮物。
書中強調學習轉換情緒開關,停止將自己投射到過去和未來的論點,和心理學的「反芻思考」理論驚人地相似。簡言之,沮喪過去與擔憂未來毫無助益,開啟轉化機制,且設定關鍵詞如「回來」、「醒醒吧(賞痣己一巴掌)!!」(後者為錯誤示範),可將思考重心拉回現在,神智清明後,人生旅途或許能看見不一樣的嶄新風光。
譯者陳兆偉老師對日本文化深富研究,翻譯信達雅兼具,文字溫潤如玉、道理清晰明澈,全書緊扣「一期一會」主題,字裡行間滿溢對生命的熱愛,十分值得細細品味。闔上書籍時,書中描繪靜謐畫面冉冉浮現腦海,繁亂心緒得到平靜,我想著:「啊!這正是我與此書的一期一會~」
留言列表